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

 

(2010年6月25日修订)

 

为了加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科学管理,推进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格式标准化、规范化,便于编辑和出版工作,并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信息交流的需要,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及国际行业规范,结合医药卫生专业特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学术、技术类期刊,综合类期刊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和法规

GB/T 3179—2009  期刊编排格式

GB 9999—2001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GB/T 16827—1997  中国标准刊号(ISSN部分)条码

GB/T 788—1999  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T 3259—1992  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

GB/T 11668—1989  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GB/T 13417—2009  期刊目次表

GB 3469—1983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

GB/T 6447—1986  文摘编写规则

GB/T 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 3860—1983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GB/T 7713—19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3100~3102.1~13—1993  量和单位

GB/T 8170—200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GB 3358—1982  统计学名词及符号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CY/T 34—2001  丛刊刊名信息的表示

CY/T 35—2001  科技文献的章节编号方法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6-09

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 1984-12-25

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02-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

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1992-07-07

新闻出版署新出字〔1993〕1070号.关于在出版物上全面推广使用条码的通知.1993-08-09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质技监局量函〔1998〕126号.关于血压计量单位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1998-07-31

国务院令(2001)第210号.出版管理条例.2001-12-25.

新闻出版总署令(2005)第31号.期刊出版管理规定.2005-09-30

新闻出版总署.期刊出版形式规范.2007-04-12

 

    第一部分  编排规范

1  开本

一律采用标准大16开(A4),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版心尺寸为(170~175) mm×256 mm(允许误差±1 mm)。

 

2  封面

     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封一一律采用中华预防医学会统一设计的样式,主体色标各刊应有所区别。

2.1  内容  封一应标明:

a. 刊名,包括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

b. 出版年月、卷号、期号;

c. 主办者;

d.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按GB/9999的规定);

e.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ISSN部分)条码(置于封一的左下角,底白);

f.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标(置于封一左上角);

g.“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英文字样;

h. 每年末期封一应标注“第×卷终(空1格)本期附索引”字样。

2.2  刊名  不得使用繁体字,汉字下须排汉语拼音刊名,以词为书写单位。对国外发行期刊须显著列出英文刊名。外文期刊应在封一同时刊印其中文刊名。刊名在期刊中任何部位出现均应一致,其印刷标志应保持稳定。刊名变更后原刊名应在显著位置出现至少1年。

2.3  刊号  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用5号字印在封一的右上角。通常格式为:

          ISSN ××××-××××

CN ××-××××/ R

ISSN、CN上下左对齐,与数字之间应留1个字母的空隙。

封四下方必须印有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邮发代号及定价。

2.4  数字  出版年月、卷号、期号(除英文月份可用缩写外)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在

2期合并出版时,期号码以2个阿拉伯数间加一字符表示,如NO.5—6。

2.5  书脊  期刊的单册和合订本,其书脊厚度大于等于5 mm时,应按照GB/T 16827的规定,在书脊上排印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刊名距上切口35 mm,“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字样距下切口25 mm。

 

5mm医学会系列杂志fangxiliezazhi书脊厚度小于5 mm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排印上述信息时,可将其排印在封四上距离订口不大于15 mm的范围内书脊中的数字排汉字码。书脊名称字体、大小、颜色、距离在同一卷的各期应保持一致。

2.6  改变  各杂志封一标志及色标一经确定,报中华预防医学会认可后,应相对保持稳定。如需变更,报中华预防医学会获准后,应从新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3  目次页与版权栏

3.1  目次页  期刊每期应编印目次页,对海外发行的期刊还应编印英文目次页。目次页不宜编入正文连续页码。

目次页包括版头和目次表2个部分。中、英文目次页一般应紧接封二后专页编排,也可以编排在封二、封三或封四上,但目次页所在位置各期应相同。若需变更,应从新的一卷(年)的第1期开始。

目次页的版头应标明刊名(英文目次页的版头可以仅标明英文刊名)、刊期、创刊时间、卷号、期号(或同时标明总期号)、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在“目次”字样下方排印目次表。

中文目次表应列出分栏编排的栏目名称,该期全部文章的题名(包括副题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作者超过3位时,可以仅列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后加“,等”。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

英文目次表应与中文目次表对应;也可以只编印要目英文目次表,列出主要文章的题名(包括该栏文章的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作者超过3位时,可以仅列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后加 “,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

分期连载的文章应在目次表中题名后用圆括号加注“待续”、“续1”、“续完”等字样。

目次表中栏目名称应避免重复,并保持相对稳定。栏目的排列次序一般应与文章刊载的顺序一致。同一栏目内的文章应按页码依序排列。

会讯、书讯等非正文栏的目次页码编排格式应明显区别于正文栏。

3.2  版权标志

每期应置目次页首页左侧登载版权标志,内容包括:

a. 刊名和可能有的副刊名、并列刊名;

b. 出刊周期;

c. 创刊年份;

d. 卷号(或年份)和期号;

e. 出版年、月(半月刊、旬刊、周刊应标明“日”);

f. 主管者;

g. 主办者;

h. 承办者或协办者(必要时);

i. 编辑者及其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网络地址;

j. 出版者及其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网络地址;

k. 印刷者;

l. 发行者(国内外)及其地址、邮发代号;

m. 主编 (或总编辑) 、编辑部主任姓名;

n.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o. 增刊批准号(必要时);

p.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和商标注册号(必要时);

q. 定价;

r. 版权归属。

对海外发行的期刊,同时刊印英文版权标志。外文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发行的期刊,其版权标志用同种语言刊出。每年至少刊登1次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4  正文版式(见附件)

4.1  页眉  正文上方为页眉。内容:中文刊名(不加书名号)、出版年月、卷期号,英文缩写刊名、英文出版年月及卷期号,页码。页眉下方用通栏细横线与栏头文字分开(中文6号宋体,英文白正体)。

4.2  页码  期刊页码用阿拉伯数字依序对全卷各期正文部分连续编排,每期首页和翻开的右页都应是单数页码。刊登成页广告或不属于正文的内容页,不编入正文的连续页码,另编页码。

4.3  栏头  每篇文章的文题前均列栏头,但文题中已体现栏头者(如征文通知、启事、更正等),可不再加注栏头;一页中排有同栏1篇以上短文时,可仅在上文列一栏头。栏头用字应显著,靠右上顶格排(4号扁宋体,栏目2个字时,中间空1格,两侧加居中圆点)。

4.4  章条  文章的章、条各层次标题序号采用1、1.1、1.1.1、1.1.1.1层级编码式,各层次标题一律靠左顶格排,序号与标题间空1格。无标题段落前不用章、条标题序号。一级标题避免背题(第1层标题用黑体,上下各空5号字1/2行)。

4.5  用字  正文字号使用5号字,均双栏排,栏距2字空。

4.6  转页  每篇文章避免分散跳页排印。如必要,应在中断处以括号注明“(下转第×页)”,在接续部分文前须注明“(上接第×页)”,但不可以逆转。且每篇文章只宜转页1次,不允许由转页而导致接页上文章再发生转页。一页上排2篇或2篇以上文章,之间以通栏细横线隔开。

4.7  补白  占1页或1页以上文章应从1页头上排版,如有占1/3及以上的空白(包括封二、封三、封四),应予补白。

4.8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凡选择著录中图分类号的期刊,按最新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注。一篇文章如果涉及多学科,在主分类号之后还可以标注1~3个相关学科的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排在中文关键词下方,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

4.9  期刊基本参数(CS)   为便于对期刊某一期的一些参数进行统计,建议在期刊的目次页下方(中文目次页或英文目次页)排印该期期刊的基本参数。

4.9.1  参数共11项,排列顺序及格式为:国内统一刊号*创刊年*出版周期代码*开本*本期页码*语种代码*载体类型代码*本期定价*本期印数*本期文章总篇数*出版年月。参数前以“期刊基本参数:”作为标识。例:
     期刊基本参数:CN11-3456/R*1991*s*16*220*zh*P*¥18.00*8000*87*2011-09
     参数中若有空缺,可以用1个空格代替。
     英文版期刊的基本参数以“Serial parameters:”作标识。
4.9.2  出版周期代码为1位字母:w——周刊,s——半月刊,m——月刊,b——双月刊,q——季刊,f——半年刊,a——年刊。
4.9.3  期刊标准开本按GB788采用A系列代号表示,如A4;对传统开本仍用数字表示,如16。
4.9.4  语种代码,根据GB4880用双字母表示:汉文——zh,英文——en,蒙古文——mn,哈萨克文——kk,维吾尔文——ug,藏文——bo,朝鲜文——ko。对于混合文种,可以同时列出,如zh+en。
4.9.5  文献载体代码,根据GB3469规定,采用1位字母:P——印刷本,M——缩微制品;有关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见14.3.4。
4.9.6  文章总篇数,为发表在本期中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的总和。

5  文题

5.1  用词  文题避免使用相邻专业不熟悉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及字符、代号或公式等。题名用词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

5.2  字数  中文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一般不宜超过10~12个实词。可用可不用的冠词可省去。

5.3  版式  文题居中,通栏。文题不得排在页下1/5内,或不接正文,避免背题。

5.4  英文文题  英文文题与中文文题相对应(英文文题采用正体,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5.5  副题名  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时,推荐用冒号将副文题与主文题分开。

5.6  文题转行  文题转行应保持词语的完整性,避免将一个意义完整的词拆开转行;虚词(例如“的”字)应尽可能留在行末,而连接词(例如“和”、“与”、“及其”等)不宜留在行末。

5.7  连载  分期连载的文章,刊出第1部分时,文题名后须接以括号,内注“待续”字样,自第2部分起文题名须注“续前”或“续1”、“续2”等,字体区别文题。除最后一次外,每次连载文末须注明“(待续)”,末次文末注明“(续完)”。

 

 

6 署名和单位

6.1  作者署名  作者姓名置于文题下方,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仅以协作组署名时,文章首页地脚应注明通讯作者姓名及有关项目,执笔人及协作组成员姓名可标注于文末。个人与协作组共同署名时,如作者要求,可以是某位或某几位作者代表某协作组,也可以是作者姓名与协作组名称并列,协作组成员姓名可标注于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姓名可标注于文末。

6.2  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应注明全称(到科室),并注明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有2个以上的作者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在作者名下依序号分述其单位名称,不同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

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China”。

6.3  英文署名  英文摘要中国内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姓全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格。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少数民族作者姓名按照民族习俗,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应尊重其传统习惯。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6.4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的姓名和E-mail地址置于文章首页地脚。

 

7  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XXXXXX);“十一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XXXXXX);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XXXXXX);预防医学科技攻关计划(XXXXXX)。

 

8 摘要

8.1  要求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便于读者获取必要的信息;应着重反映研究中的创新内容和作者的独到观点;中文摘要应从第三人称角度撰写,不加评论和解释。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字数以300字左右为宜。

8.2  格式 论著类文章摘要,按照结构式摘要撰写。内容包括研究“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四要素小标题排小5号黑体,空l个字距,摘要内容排小5号宋体)。各要素英文小标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复数。

 综述类文章如有摘要,其内容应包括综述的主要目的、资料来源、资料选择、数据提炼、数据综合和结论等。可以写成结构式摘要,也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性摘要。

 

9  临床试验注册号和论文分类号(备选项目)

临床试验注册号为了增加临床试验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的质量及公众信任度,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2004年9月在美国《内科学纪事》发表述评,提出从2005年7月1日开始,其成员期刊只发表经公共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临床试验结果报告。中国医药卫生期刊协作组2006年4月发表《成都宣言》,也承诺从2009年1月起逐步实施只发表经注册的临床试验报告。

 临床试验注册号是指从WHO认证的一级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获得的全球惟一注册号。

 临床试验注册号排印在摘要结束处。以“临床试验注册”为标题(字体、字号与摘要的其他小标题相同),写出注册机构名称和注册号。

 

10  关键词

10.1  关键词的数量  关键词是便于编制文献索引、检索和阅读而能反映文章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每篇论文选取3~8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

10.2  关键词的来源 关键词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

query.fcgi?db=mesh)中选取,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出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

10.3  位置  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将中、英文关键词用显著字体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关键词(Key words)”字样另体排在行首。

  无摘要的文章,关键词排印在正文前。

 

11  插图

图应主题分明具有直观、简明、方便阅读理解的功能。图和表不宜同时说明同一事物。如果是强调事物的性状或变化趋势,宜用统计图。如果是强调准确程度宜用统计表。每幅图应在正文中标明引用处。

与图有关的量、单位、符号、缩略语等必须与正文一致。为确保图的自明性,对图内使用的缩略语必要时应注释。

中文期刊图题、图例及图内说明应使用中文,或中、英文对照,但不宜仅用英文。

11.1  版位  先见文后见图。图排于首次提及的相应正文所在自然段落后为宜,或根据版面需要移排在相应部位。

图例一般排印在图内空白处,也可排在图形与图题之间。图注应排在图与图题之间(居中,6号宋体)。

11.2  插图比例  曲线图大小、比例适中,线条均匀。以占1栏或2栏宽度为宜,图旁一般不串文。高度与宽度之比一般以5:7为宜。

11.3  图题  一律排在图下方。图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小5号黑体),与图题之间空1字,图题居中(小5号宋体)。全文从“1”开始连续编码,仅1幅图也应标注“图1”。

11.4  条图  各直条宽度间隙应相等。条图指标数量的尺度必须从“0”开始,等距,不能间断,否则会改变直条长短的比例。复式条图一组包括2个及以上直条,直条所表示的类别应以图例说明。同一组的直条间不留空隙,各组内直条的排序应一致。

11.5  坐标图  纵、横坐标轴的标目均平行排在标轴外,其标目的物理量名称和相应计量单位应齐全,横坐标标目的著录自左至右,纵坐标标目的著录自下而上,计量单位在括号内,居中,例如:时间(min)、浓度(mmol/L)。

    纵轴和横轴原点的起点不从“0”开始时,应在标示有效起点数字前断开轴线。

坐标轴上应标明标值线(刻度线)和标值。标值线朝内,应等距。标值应等值,如不等值可在不等值的线段中断开以“‖”表示。

11.6  照片图  须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或缩小倍数,染色方法与放大倍数之间加“,”例如:HE,×400 。显微照片内采用的符号、箭头、或字母背景的对比度应明显。实物图须标明实际尺寸。

 

12  表格

12.1  表式  采用三线表式,即顶线(粗线)、底线(粗线)和栏目线(细线),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1条分界横线。在纵栏头中,可根据分层需求加用非贯通性短横线。表应具自明性。

12.2  版位  先见文后见表。表格排在首次出现相关内容的自然段落后,与上、下文间均须留行距。表旁不串文。标目词居中。同一种期刊体例应一致。

12.3  表文题  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小5号黑体)。1篇文章仅有1个表格,表序应为“表1”,表序号与表文题间留1字空,不加标点(表题,小5号宋体)。若表中所有参数的单位相同,单位可标注在表题之后(加括号)。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应将单位符号加括号标注在各栏标目词后或下方。

12.4  排版  横、纵标目间应有逻辑上的主谓语关系,主语一般置表的左侧,谓语一般置表的右侧。 

表内横栏头文字以同层次第1个字为准,上下对齐,非每行居中排。横栏头中第2层次文字应缩1格排。表中纵栏同类项目的数字应以个位数(或小数点)或以范围号“~”、区间号“±”等符号为准,上下对齐,各行有效位数应相等。但同一纵栏中的各横栏数字表示各自独立的项目时,则可不用上下对齐,应按各自栏宽居中排(正文与表、表与表之间空小5号字

1行)。

12.5  表内容  表中上下左右相邻栏内文字或数字相同时,应重复排出,不可使用“同上”、“同右”或“″”等字样或符号。也不可将空白项轻易写成“0”或以“—”线填空。因“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或“…”代表未发现,空白项代表未测或无此项。若使用符号表示未测或未发现,应在表格线的下方以简练文字注释(表内容,6号宋体)。

12.6  表注  表格注释排于表格底线下缘。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右上角码的形式,按英文字母小写顺序选用:a,b,c,d……在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表“注:”前空2字格,注释结束时加句号(6号宋体)。

12.7  续表法  表格长度在一页内排不下时,应选适合横行处断开,用细线封底,在次页上重排表头和剩余表身,但须在表头顶线上方加注“续表”字样,表序和表题则可省略。

12.8  竖表转栏法  可把表格从长度方向切断,然后平行地转排成2~3幅,幅与幅间以双细线分隔开,每幅纵向栏目重复排出。

12.9  横表分段法  可把表格从宽度方向断开,然后转排成上下重叠的2~3段,段与段间用双细线分隔开,每段的横栏项目须重复排出。

 

13  数字

13.1  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场合  ①表示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时,如20世纪60年代,1998-02-10T18-06-05(1998年2月10日18时6分5秒)。1997年不能写成“97年”,“1990-1998年”也不能写成“1990~98年”;②表示物理量时,如21 m3,3 d(天)等;③一般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如76名医务人员,服2片药等;④计数及数据表示,如500余人次,31.6 mol/L,92.5%,1:6等;⑤表示型号、编号、序号及标准代号等。

13.2  须用汉字数字场合  ①固定词语中数字,如二氧化硅,十二指肠,星期四,“九五”项目,第一作者等;②相邻二个数字连用(中间不加顿号)表示概数时,如三四十米、四五十万元,几十万分之一等;③表示非公历纪年时,如腊月二十八日,民国三十年(1941年);④表示节日、事件中的数字,如五四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⑤古籍参考文献中数字,如本草纲目卷一上.九页;⑥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文字中,可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一致,如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等。

13.3  阿拉伯数字正确使用  ①4位和4位以上数字分节,采用加1/4汉字空(或1/2阿拉伯数字空)法代替千分撇“,”分节法;②多位数不能断开转行,如0.25、23%不能将“0.”、“23”置行末,而将“25”、“%”转至下行首。

13.4  数值范围  数值范围号一律采用波折号“~”表示,不能采用半字线“-”和二字线“——”,也不宜使用一字线“-”。但18%~25%不得写成18~25%;“3×109~5×109 ”不得写成“3~5×109 ”,但可写成“(3~5)×109 ”;表示单位相同的数值范围可将前一数字后单位符号省去,如“10 mmol/L~15 mmol/L”可写成“10~15 mmol/L”。

13.5  公差表示  “73.6 mg/m3±16.5 mg/m3”可写成“(73.6±16.5)mg/m3,但不能写成“73.6±16.5 mg/m3”;“55%±4%”写成“(55±4)%”,但不能写成“55±4%” 。

13.6  并列数值  一组单位相同的量值并列出现时,除最后一个数值外,前面的数值单位均可省去,如“0.71 mg、0.34 mg、0.61 mg”可写成“0.71、0.34、0.61 mg”。

13.7  数字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尾数“0”多的5位以上数字,可以改写为以万和亿为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等作单位(百、千、兆等词头除外)。例如:1 800 000可写成180万;142 500可写成14.25万,不能写成14万2千5百;5 000字不能写成5千字。 

(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数值有效位数末尾的“0”也不能省略,应全部写出。例如:1.500、1.750、2.000不能写作1.5、1.75、2。

(3)数值的修约按照GB/T 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进行,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5后有数进上去,尾数为0向左看,左数奇进偶舍弃”。例如:修约到一位小数,12.149修约为12.1;12.169修约为12.2;12.150修约为12.2,12.250修约为12.2,12.251修约为12.3。

(4)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每个数值后单位不能省略。例如:5 cm×8 cm×10 cm,不能写成5×8×10 cm或5×8×10 cm3

 

14  单位和量

14.1  执行标准  应严格执行GB 3100~3102.1~13—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可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

14.2  表示形式  各种量和单位除在无数值的叙述性文字和科普期刊中可使用中文符号外,均应使用量和单位的国际符号。非物理量的单位用汉字表示,例如:个、次、件、人等。

14.3  量的符号  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用斜体排印(pH例外),符号后不加缩写点。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应用斜体排。

14.4  单位符号  单位符号用正体排印,无复数形式,符号后不加缩写点。来源于人名单位符号的首字母应大写,例如Pa、Gy等;“升”单位符号用大写“L”,例如:mg/L,其余单位符号均为小写。

14.5  词头符号  词头符号用正体排印,并与紧接其后的单个单位符号构成一个新的单位符号,且两者间不留空隙。106以上的词头符号大写,例如M、G、T等,其余小写。词头不能单独使用,例如:“μm”不能写作“μ”,也不能重叠使用,例如“nm”不应写作“mμm”。

14.6  量值表示  表示量值时,单位符号应置于数值之后,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留1/4汉字空。但平面角的单位度“°”、分“′”和秒“″”,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不留空隙。

14.7  单位符号的修饰  一般不能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例如:加缩写点、下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但mm Hg(毫米汞柱)、cm H2O(厘米水柱)例外,书写时单位符号与化学元素符号之间应留1个字母的空隙。人和动物体内压力检测值的计量单位使用mm Hg、cm H2O,但在文中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千帕斯卡)的换算系数(1 mm Hg=0.133 kPa)。

14.8  图、表中的量和单位  在图、表中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对量的符号明确的物理量可采用量符号与单位符号相比的形式。例如:m/kg,t/min。鉴于预防医学领域中很多指标难以规范量的符号,可以沿用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即列出检测指标名称,在括号内写出单位符号。[例如:血糖(mmol·L-1)或血糖(mmol/L)或时间(min)]。同一种期刊体例应一致。

14.9  量和单位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一般情况下,统一用L(升)作为表示人体检验组分浓度单位的分母,而不使用ml(毫升)、dl(分升)、mm3(立方毫米)等作分母。但当涉及高精度测试时,可以用ml、μl(微升)等作分母。

(2)单位符号可以与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件、台、人等)的汉字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d)。必须以单位符号与汉字共同标明某一单位时,(例如“23 mg/kg体重”),该汉字字号应小于正文,以示区别。

(3)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应多于1条 [例如:mg/kg/d应写为

mg/(kg·d)] 。

(4)中医针灸描述穴位位置或针刺深度时使用的“寸”,表示的是“同身寸”概念,是用患者人体某段长度标志作为测量的单位,因人而异,不同于旧市制长度单位的“寸”,不能换算成米制单位。

(5)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的形式表达。例如:6 000×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离心10 min。

(6)ppm、pphm、ppb、ppt分别为parts per million、parts per hundred million、parts per billion、parts per trillion等英文名词的缩写形式,不能作为单位使用。

 

15  统计学方法

15.1  统计学符号  按照GB/T 3358.1~3—1993《统计学术语》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常用: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或mean(中位数英文叙述中用M或median);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或大写SD(限英文文献中);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_)或大写SE(限英文文献中);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 ;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c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df(限英文文献中);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c2值、q值等)。

15.2  研究设计  应说明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观察性研究(分为前瞻性、回顾性与横断面)、实验设计(应交待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待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5.3  资料的表达与描述  用x(_)±s或mean±SD(限英文文献中)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统计表时,要合理安排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用统计图时,所用统计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相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15.4  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成组c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直线回归分析;对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对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对涉及复杂统计学的论文建议请统计学专家审稿把关。

15.5  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当P<0.05(或P<0.01)时,应说明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应说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例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例如:t=3.45,c2=4.68,F=6.79 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  3种表达方式即可满足需要,无须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 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和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给出95%可信区间。

 

16  数学式和反应式

文章中重要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式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

数学式转行,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之后转行,居中排列的公式上下式尽可能在“=”处对齐。

 反应式在反应方向符号“→”、“=”等之后转行。式中的反应条件应该用比正文小一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方向符号的上下方。

 为节省版面,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上下叠排分式应尽量改成横排分式或负数幂。

  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编排,应遵守有关规则。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别,例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等不应混淆。

 

17  名词术语

17.1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题名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医名词术语按照GB/T 16751.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执行,经络针灸学名词术语按照GB/T l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和GB/T l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执行。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

17.2  冠以外国人名的体征、病名、试验、综合征、方法、手术等,人名可以用中译名,但人名后不加“氏”(单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杆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如Babinski征,可以写成巴宾斯基征,不写成 Babinski′s征,也不写成巴宾斯基氏征。

17.3  已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可以不加注释直接使用。如:DNA、RNA、HBsAg、PCR、CT、WBC等。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认的缩略语以及原词过长且在文中多次出现者,若为中文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缩略语;若为外文缩略语可于文中第1次出现时写出中文全称,在圆括号内写出外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不要使用临床口头简称,如将“人工流产”简称“人流”。西文缩略语不得转行排。

17.4  中国地名以最新公布的行政区划名称为准,外国地名的译名以新华社公开使用的译名

为准。

17.5  复合名词用半字线连接,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

17.6  英文名词除专有名词(国名、地名、姓氏、协作组、公司、会议等)首字母大写外,其余均小写。德文名词一律首字母大写。

 

18  外文字母

18.1  应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以免发生误解,如“t”(吨)与“t”(时间)、“V”(伏[特])和“V”(体积)不可混淆。

18.2  外文字母正体的常用场合:①计量单位符号和SI词头。②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指数和对数函数符号、特殊常数符号、缩写符号等,如Σ(连加), e、ln(自然对数),lg(常用对数),lim(极限),π(圆周率),max(最大值),min(最小值)等。③生物学中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及定名人。④化学元素符号。⑤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或代号。⑥用作序号和编号的字母,如附录A,组B。⑦外文的人名、地名和机关名以及缩略语、首字母缩写词等。

18.3  外文字母斜体的常用场合:①所有的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及变动性数字的下角标符号。②用字母代表的数和一般函数。③统计学符号。④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⑤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如左旋l-,右旋d-,外消旋dl-,D构型,L构型,邻位o-,对位p-,顺式Z-,反式E-等。⑥基因符号中的拉丁字母(注:基因符号用大写拉丁字母表示或由大写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组合而成)。⑦在文章中引用的外文书名、刊名和中文书名、刊名的汉语拼音名称(不使用汉语书名号“《》”,应用斜体)。⑧中药方剂的汉语拼音名称。

 

19  化学元素与核素符号

19.1  化学元素符号应用正体排印,首字母大写,在符号后不加圆点。

19.2  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左上角,如14N,60Co,不写成14氮或N1460钴或Co60

19.3  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标注在核素符号的右下角,如14N2

19.4  质子数(原子序数)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如82Pb,26Fe。

19.5  离子价和表明阴、阳离子的符号“﹣”或“﹢”标注于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离子价数写在符号前,如正2价的镁离子,应写成Mg2+,不宜写成Mg++

19.6  激发态标注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如99Tcm,不写成99m锝、Tc99m或99mTc。

 

20  文字和标点符号

20.1  严格执行《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和1988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准。

20.2  除特殊需要,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但中医古籍整理及文献考证的文章,向境外发行的期刊例外。

20.3  应根据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以下为使用标点符号需要注意的几点:①表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以采用“~”为宜。但在参考文献表中表示文献页码起止范围时,应一律采用连字符。连接复合词、重叠词的两个部分的连接号,用连字符。②省略号应采用2个三连点“……”,其后不写“等”字及其他标点符号。③撰写外文文章时应遵循外文习惯使用标点符号,如英文无顿号“、”,应使用逗号“,”;无浪纹连接号“~”,应使用连字符“-”;无书名号“《》” ,书名、刊名用斜体排印。

 

21  值得注意的问题

21.1   文章中不能写出患者姓名、病案号、门诊号、标本号、尸检号以及涉及具体患者的各种医院编号,可采用“患者”、“例1”等非特定代词。某些特定领域(如放射医学)的特定情况,可按国际惯例用专指性符号代表某一特定病例。

21.2  “°”是平面角“度”的符号,不能用以表示病变的程度。例如:Ⅲ度烧伤,不能写成

“Ⅲ°烧伤”。

21.3  正文内应尽量少用括号。例如:显效(70%)、有效(20%)、无效(10%),最好写成:显效占70%,有效占20%,无效占10%。另:“??结果见表9 ”。此“ 见表9 ”在句中起叙述文的直接补语的作用,不宜加括号;反之,如仅起注明作用,则加括号。

21.4  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使用时间概念不明确的词或时间的代名词,而应写出具体年、月、日。例如:“随访至今病情稳定”,“至今”的“今”为何时并不明确,应改为“随访至2010 年2 月”;“会议于今年召开”,应改为“会议于2010 年10月召开”。文稿中提及2000年以前的年代时,应说明是哪个世纪的具体年代。例如:20世纪90 年代。

 

22  志谢

志谢排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表之前。志谢对象包括:①有贡献但不能成为作者的人,如:给予研究支持的院、系、部及科、处、室领导;②提供技术帮助者;③财力和物力的支持者,并说明其支持的实质内容。在知识方面为本文做出贡献但又不宜作为作者的人,可以在志谢中提出其姓名或陈述其工作和贡献。例如:“科学指导”、“审议研究计划”、“收集数据”、“参与临床试验”等。志谢文字须经被志谢者同意后方可刊载。(“志谢”2字可用6号黑体字左顶格排,空1个字距,用6号宋体字排具体文字,回行左顶格排,句末不加标点)。志谢不与正文的层次标题连续编码。

 

23  参考文献

23.1  著录格式  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考虑到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为美国NLM在其数据库中使用的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标准格式(http://www.nlm.nih.gov/bsd/uniform requirements. html,以下称NLM格式),而且NLM格式已为国外多数和国内相当一部分医药卫生期刊采用,因此凡声明加入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期刊均可以采用NLM格式。

在正文引用文献处按全文引用文献顺序(从1开始)将序号标注于右上角方括号内,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如“据Smith报告[1],“......可致成纤维细胞死亡4”,“试验后按文献[6]的要求进行……”。如果引用连续序号的多篇参考文献,只须列出起迄序号,中间以范围号“-”相连,如[1,3-5]

23.2  排版  参考文献一般应采用小于正文的字号,排印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字样可以左顶格排;也可以居中排。同一种期刊体例应一致。参考文献表内各篇文献序号应与相应正文中引用顺序一致,外加方头括号“[]”,均独占行缩进半格排列,每序号后留半字空,不加标点。

23.3  作者名  参考文献中外作者名著录时,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格式。外国作者名可用缩写字母,缩写字母间及字母后均不加缩写点“.”,欧美作者的中译名可只著录姓。作者1~3名者须全部列出,每作者名间加“,”;超过3名者,后加“,等”(中文)、“,他.”(日文)、“,et al.”(西文)或“,идр”(俄文)。文献起止页码一律用半字线“-”相连,原文献只占1页者,只可列出起页码。

23.4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23.4.1  专著

23.4.1.1  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23.4.1.2  示例

[1] 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35-37.(注:“昌平山水记”与“京东考古录”为并列题名,中间用分号“;”。)

[2] 赵耀东.新时代的工程师[M/OL].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1998-09-26].

http://www.ie.nthu.edu.tw/info/ie.newie.htm(Big5).

23.4.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23.4.2.1  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电子文献任选). 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23.4.2.2  示例

[1] 马克思.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札记[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05.

[2]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C]//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1996:468-471.

[3] Buseck PR ,Nord GL,Jr.,Veblen DR. Subsolidus phenomena in pyroxenes[M]//Prewitt CT. Pyroxense. Washington,D.C.: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c1980:117 -211.

23.4.3  连续出版物

23.4.3.1  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 (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 (联机文献必备).

23.4.3.2  示例

[1]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评论[J].1936,1(1)-.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

[2]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J].1957(1)-1990(4).北京:北京图书馆,1957-1990.

23.4.4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23.4.4.1  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 (联机文献必备).

23.4.4.2  示例

1)  期刊

[1]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琳.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期刊分卷,连续编页码或每期单独编页码)

[2] Turan I, Wredmark T, Fellander-Tsai L.Arthroscopic ankle arthrodes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 Orthop,1995(320):110-114. (期刊不分卷)

[3] Browell DA,Lennard TW.Imunologic status of the cancer patients and th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on antitumor responses[J].Curr Opin Gen Surg,1993:325-333. (期刊无卷和期)

[4]  汪晓雷,凌祥,刘祖舜.家兔迷路破坏眼震电图描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增刊:13. (卷的增刊)

[5]  Rose ME,Huerbin MB,Melick J,et al.Regulation of interstitial excitatory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s after cortical contusion injury[J]. Brain Res,2002,935(1/2):40-46. (2期合刊)

[6]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检验科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标本检测安全管理指南(暂行)[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5):320-321.(集体作者)

[7]  21st century heart solution may have a sting in the tail[J].BMJ, 2002,325(7357):184.(作者未署名)

[8]  北京市检验学会继续教学委员会.临床免疫学检验练习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5(5):314-315;2003,25(5):379-381.(同一期刊连载)

[9]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2001-07-08].http://periodical.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4/990407.htm. (电子期刊)

[10]  王场,于晓玲,程志刚.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表现[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1). (电子期刊)

[11]  Kinra S,Lewendon G,Nelder R,et al.化学气体污染突发事件中的人群疏散:横断面调查[J].陈雷,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5):285-288. (译文)

2)  报纸

[1]  何秉贤.高新技术代替不了物理诊断[N].健康报,2006-03-13(3).

[2]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5-07-12].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412/gb/4216%5ed0412/401.htm.

23.4.5  会议文集或汇编

23.4.5.1  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其他责任者(例如翻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起页-止页[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任选).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23.4.5.2  示例

[1]  中国力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1990.

[2]  Harnden P,Joffe JK,Jones WG. Germ cell tumours V.Prosceedings of the 5th Germ Cell Tumour Conference,Leeds,UK,2001.New York:Springer,2002.

23.4.6  会议文献中析出文献

23.4.6.1  格式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会议文献主要责任者.会议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页-止页[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23.4.6.2  示例

[1]  董家祥,关仲英,王兆荃,等.重症肝炎的综合基础治疗//张定凤.第三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南宁,1984,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03-212.

[2] Burger J,Gochfeld M.Lead levels in exposed herring gulls:differences in the field and laboratory[C/OL]//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azardous Waste:Impact on human and ecological health,Atlanta,1995[2006-04-22].http://www.atsdr. cdc.gov/c95ab.html.

23.4.7  学位论文

23.4.7.1  格式  论文作者.题名.学位授予单位所在城市:学位授予或论文出版单位,年份.

23.4.7.2  示例

[1]  杨宁.HLA-G诱导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4.

23.4.8  专利文献

23.4.8.1  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获取和访问路径(联机文献必备).

23.4.8.2  示例

[1]  刘加林.多功能一次性压舌板:中国,92214985.2.1993-04-14.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析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2[P/OL].

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js.

23.4.9  法令条例

23.4.9.1  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公布日期.

23.4.9.2  示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10-2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01-04.

23.4.10  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23.4.10.1  格式  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标准编号与标准名称之间留1个汉字的空隙。

23.4.10.2  示例

[1]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能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3179—1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23.4.11  电子文献

23.4.11.1  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电子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联机文献必备,其他文献选用).获取和访问途径(联机文献必备).

23.4.11.2  示例

[1]  Hopkinson A.UNIMARC and metadata:Dublin Core[EB/OL].[1999-12-08] .http://www.

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

[2]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

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

 

24  其他

24.1  收稿日期  采用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YYYY-MM-DD表示。“收稿日期”字样排6号黑体,后加冒号,排年(4位数)、月(2位数)、日(2位数),年、月、日间以半字线相连。排于参考文献表下或正文末(无参考文献表时),独占1行。收稿日期后可注明修回日期、责任编辑。

24.2  增刊  在增刊杂志封一上,应在出版年月、卷、期后同行内以3号黑体注明“增刊1”或增刊2”字样,增刊应收编入总目次和索引中

24.3  总目次和索引 

期刊可按需要在每年卷终编印总目次。

期刊可按需要在每年卷终编印索引,索引主要有主题索引、著者索引和关键词索引。

期刊的总目次和索引另编页码,不与正文部分混同连续编页码,从单页起排。

24.4  更正  杂志出版后发现错误,应及时在下一期杂志中更正。

24.5  稿约  每卷首期或年末须刊载本刊稿约,标题“稿约”2字前应冠以本杂志刊名,如“××××杂志稿约”。“稿约”为本刊介绍办刊宗旨及来稿要求专用,不得用作学术会议或其他出版物征稿通知的栏目语。

24.6  广告  广告宜单独编制广告目次,广告目次中一般只列出广告发布者名称及广告内容的起始页码。

 

 

第二部分  编排格式(见模板)

 

 

 

 

 

编排格式模板文字说明

 

(一)目次页模板文字

目次页包括版头和目次表两部分。

1中文目次页

中文目次表第1页上方排版头。版头居中排中文刊名。中文刊名下居中排汉语拼音刊名(小4号白正体),每词之间空半格。汉语拼音刊名下居中小5号宋体字排出版周期(2字空)、创刊年月(2字空)、卷号(2字空)、期号(2字空)、出版年月日(半月刊、旬刊、周刊还应标明“日”)。示例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ZHONGHUA YIYUAN GANRANXUE ZAZHI

半月刊  1991年9月创刊  第20卷  第10期  2010年5月20日出版

版头下方排通栏细线,通栏细线距上切口的距离为(70±2)mm。通栏细线下方靠左侧约1/3处排竖线,线左侧排版权标志,右侧在“目次”字样下方排目次表。

 “目次”字样居中排(4号黑体),字间2字空。中文目次表应列出分栏编排的栏目名称,该期全部文章的题名(包括副题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栏目名称顶格排(5号黑体),只有2个字的栏目名称,字间2字空。题名在栏目名称下缩1格排(5号宋体)。凡有副题者,正题与副题之间推荐用冒号。题名下方或题名后排作者姓名。题名与作者姓名之间以点线连接。作者超过3位时,可以仅列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后加“,等”。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在作者姓名后排页码。页码外加括号,括号对齐。示例如下:

目  次

论  著

湖南省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死亡分析………………………………… 陈惠玲,赵虎,王莉,等 (123)

实验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策略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研究………………………… 陈惠玲,赵虎 (133)

2 英文目次页

英文目次页一般紧接中文目次页排。英文目次页上方排版头。版头居中排英文刊名(2号黑体)。刊名下5号白体字居中排出版周期(2字空)、创刊年月(2字空)、卷号(2字空)、期号(2字空)、出版月日(逗号)、出版年。示例如下: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Semimonthly  Established in Sepetember,1991  Volume 20  Number10  May20,2010

版头上方排通栏上粗下细文武线,下方排通栏细线。上方通栏文武线粗线距上切口的距离为(25±2)mm,下方通栏细线距上切口的距离为(50±2)mm。下方通栏细线靠左侧约1/3处排竖线,线左侧排英文版权标志,右侧排主要论文目次。

英文目次表距竖线一字空,“CONTENTS IN BRIEF”居中排(4号黑正体)。英文目次表只列出主要文章的题名(包括所在的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栏目名称排5号黑体(每个词首字母大写);题名在栏目名称下缩1格排(5号黑正体),若转行再缩1格排。题名右侧排页码,题名与页码之间以点线相连。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或题名后排。题名与作者姓名之间以点线连接。作者超过3位时,可以仅列出前3位作者的姓名,最末一位作者姓名后加“,et al”。中国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在作者姓名后排页码。页码外加括号,括号对齐。示例如下:

CONTENTS IN BRIEF

Original Articles

 Beta-lactam resistance gens in multi-drug resistant starain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 MA Xiang-ying,ZHANG Yan,LIU Yu-fei,et al (133)

 

英文目次页或中文目次页下方小5号黑体通栏居中排本期责任者(如执行编委、责任编辑、责任排版、责任校对等,责任者姓名排小5号楷体)和期刊基本参数(“期刊基本参数”后加冒号“:”,用小5号黑体排,其余文字为小5号宋体)的有关信息。示例如下:

责任编辑  李××    英文审校  张××    中文审校  王×

期刊基本参数:CN11-3456/R*1991*s*16*220*zh*P*¥18.00*8000*87*2011-09
 

(二)正文模板文字

1.页眉

页眉内容包括中文刊名、出版年月、卷期号,英文缩写刊名、英文出版年月及卷期号,页码。中文在前(小5号宋体)、英文在后(白正体),间隔1个字距,顶格排;页码顶排于切口,两侧加居中圆点。格式举例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年5月第20卷第l0期  Chin J Nosocomiol,May 2010,Vol.20,No.10       ·1361·

页眉下方用通栏横细线与栏头或正文内容分开。

 

2.栏头

栏头位于题名上方,用4号扁宋体,靠右上顶格排,两侧加居中圆点。栏目名为2个字时,中间空1格。栏头与页眉的间距为5号字1行空。示例如下:

·实验研究·           ·论  著·

3. 中文文题

中文文题用2号宋体居中排,通栏。文题与栏头间间距空4号字的1/4行。

4. 作者姓名

个人作者姓名或集体作者名称用5号楷体居中排列在题名下方。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空格,各姓名之间用“,”隔开。作者单位不同时,在作者姓名后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示例如下:

李××1,王×2,刘×3,孙××4,胡×1

个人作者与集体作者并列署名时,个人作者姓名排在第1行,集体作者名称排在下一行。示例如下:

李××,王×,刘×,孙××,胡×

×××××协作组(或研究组)

作者姓名与中文文题的间距空5号字1行。

5. 作者单位

作者单位用小5号宋体居中排于作者姓名下方,依次列出作者单位名称(到科室)、所在省市名称、单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城市名之间隔以“,”,省份与城市名之间、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之间空半字空。作者单位不同时,用阿拉伯数字加点号依次列出所有作者的单位;不同单位之间隔以“;”,句末不加标点。示例如下: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科,广东 广州 510515

1.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苏 南京 210003;2.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北京 100191;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陕西 西安 710032

6. 基金项目

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章应在文章首页地脚以“基金项目:”作为标志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连排,句末不加标点“基金项目:”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示例如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30800399);科技部基础重大专项(2001DEA30035);科技部公益重大专项(2002D2A40022,2003DIA6N008);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A060202013)

7. 通讯作者

    应在文章首页地脚“基金项目:”下以“通讯作者:”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和E-mail地址,姓名与E-mail地址间用“,”隔开,句末不加标点。“通讯作者:”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首页地脚线为50 mm。示例如下:

通讯作者:李××,E-mail:××××@××××. ××

8. 摘要和关键词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通栏排,两边各缩进2字格。英文摘要排在中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字样后加冒号(:)左顶格排(小5号黑体),转行文字顶格排。四要素名称“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文字均为小5号黑体,后空1字格排;其余文字为小5号宋体。多个关键词之间隔以“;”。

中文摘要与作者单位的间距空5号宋体1行。

9.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排在中文关键词下方、英文文题上方,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后加冒号“:”,用小5号黑体排,其余文字均为小5号宋体。示例如下: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10)10-1358-04

10. 英文文题及作者、单位

英文文题用4号黑正体居中排,文题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英文文题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的间距空5号字1行。

英文摘要中作者须与中文作者相对应,在英文文题下另起一行用小5号白正体居中排。英文摘要中国内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姓全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1格。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少数民族作者姓名按照民族习俗,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应尊重其传统习惯。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英文摘要中仅著录第一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China”,正体。如果作者是多个单位者,应在第一作者后右上角、单位前左上角加“*”。作者单位在作者名下另起一行用小5号白斜体居中。示例如下:

Risk factors of early-onset and late-onset pulmonary candidiasis related to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QU Rong*,CAI Shao-xi,TONG Wan-cheng,MENG Ying,LIU Lai-yu

*Nanf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fang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515,China

11. 正文

正文文字与英文摘要的间距空5号字1行。除特别说明外,正文文字均为5号宋体。各级标题均左顶格排,序号后不加圆点,空1格排文字。

一级标题单独一行排,用5号黑体,上下各空5号字1/2行,若文字为2个字,中间空1格。二级标题用5号楷体,后空1格排正文内容。三级及以上标题均用5号宋体。

 

 

 

12. 志谢

志谢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但它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曾经给予论文的选题、构思或撰写以指导或建议,对考察或实验过程中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员,或给予过技术、信息、物质或经费帮助的单位、团体或个人等,致以谢意,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同意。

“志谢”字样用小5号黑体顶左排,后空1格,其余文字用小5号宋体排,文末不加句号。示例如下:

志谢  本研究得到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

1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字样用小5号黑体左顶格排,句末不用“:”,单独成一行;与正文的间距空5号字1行。参考文献文字为6号宋体,序号标志[ ]左顶格排,与文献文字空1格。

14. 收稿日期

收稿日期排于参考文献表下或正文末(无参考文献表时),独占1行。以“收稿日期:”表示,后用全数字。收稿日期同行后可注修回日期和责任编辑,空2格,以“修回日期:××××-××-××”、“责任编辑:××”表示。“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用6号黑体排,其余文字用6号宋体;右顶格排。示例如下:

收稿日期:2011-05-20  修回日期:2011-07-15  责任编辑:王×

 

(三)图表模板文字

 

1. 图片

图片一般排在相应正文段落之后,即先见文后见图。图题一律排在图下方。图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小5号黑体),与图题之间空1字,图题居中(小5号宋体)。全文从“1”开始连续编码,仅1幅图也应标注“图1”。图例一般排印在图内空白处,也可排在图与图题之间。图注应排在图与图题之间(居中,6号宋体),图“注:”前空2字格,注释结束时加句号。示例附后。

2. 表格

表格排在首次出现相关内容的自然段落后,与上、下文间均须留1行距。表序号(小5号黑体)与表文题(小5号宋体)置于表的上方,表序号与表文题之间留1字空。表格中数据不满者需补足数据位数。表格注释排于表格底线下缘。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右上角码的形式,按英文字母小写顺序选用:a,b,c,d……在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表“注:”前空2字格,注释结束时加句号。表格中及表注中的文字均用6号宋体。示例附后。

 

 

上一篇:《期刊出版形式规范》说明

下一篇:出版物上数字用法(15835-2011)